大连地铁建设者们引进了很多先进手段监测、预报地质情况,地质雷达、电阻率CT等先进探测仪器进入了地铁工地,监测人员给很难看透的大地做扫描、做CT,不放过前方土层中任何一个潜在的危险。
时下,大连市地铁1、2号线正在紧张建设中,建成后,两条线的运输能力可达每小时6万人,足以帮助中心城区25%的乘车族告别等车、挤车和堵车之苦,每天让185万人次的大连市民享受到乘坐地铁的便捷、准时和舒适。然而,大连的地质条件复杂,“一炮能崩出两样石头”、“一镐能刨出一眼喷泉”,这是建设者们对施工难度的形象描述,面对地铁建设史上罕见的自然挑战,大连地铁人用严谨的科学态度破解难题。
一层层疏松的岩石像一段千层饼斜放在隧道最前端的“掌子面”上,一位头戴安全帽的工人正在清理碎石,他随手捡起两块不同颜色的石头对记者说:“这斜着长的石头本来就容易塌,石头的软硬还都不一样,你看,一炮就崩出了两样石头。”这是记者走近大连地铁1号线105标段高新园区至河口区间一处地下隧道看到的。沿一条条钢筋焊成的扶梯走进一处处地铁掘进“掌子面”,记者发现大连的地下世界可谓千奇百怪,有的是层状的灰色岩石,有的是暗黄色的卵石,更有上为松土下为岩石的复合断面。据专家介绍,大连地铁建设要面对几十种地质地貌,90%以上的区段都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有些区段还要穿越千姿百态的溶洞。岩石上覆盖土层的区域、不同岩层的叠加处都容易塌方,时常像喷泉一样涌出的地下水更令人头痛。
复杂的地质也让大连地铁建设者想出了应对的办法,“拱盖法”就是其中典型的一招。记者走进地铁1号线西安路车站工地,只见前方掘进断面上,由中间一根钢管柱和两侧侧壁岩石支撑的两个拱顶像两把结实的雨伞支撑在头上。
这是专家和施工人员根据大连特殊地况创造的一种新工法。施工时,工人们先在施工断面中心位置的顶端和底部挖出两个小导洞,在两个导洞之间竖起钢管柱,把两个钢筋拱顶架在钢管柱和两个侧壁的岩石上,再给钢筋拱顶喷满混凝土,“拱盖”就形成了。工人们可以放心地在这个“拱盖”下开挖,“拱盖”成了最安全的保护伞。“拱盖法”能够破解很多地铁工地面临的地层上软下硬的难题,西安路站等14个用暗挖方式施工的车站都采取了这种新工法。
走过临近地铁工地的街道,细心的人会发现,街道上每隔一两步就会出现一个圆洞,直径十几厘米的圆洞中铸着混凝土,混凝土中是一根钢筋。这些圆洞是干什么的呢?在车水马龙的西安路商业街上,记者看到5位头戴安全帽的小伙子追着这些孔洞忙个不停。有的在孔洞上竖起长长的标尺,有的用仪器测量标尺的高度。原来,这些孔洞是用来监测地铁暗挖车站和区间地面沉降的沉降监测点。
圆洞不大,却能从中洞悉地铁工地地层的毫厘变化,施工、监理和第三方监测单位都要紧盯着它们,各方监测人员测出的数据最终被汇总到地铁指挥部的安全风险信息平台,一旦数据有异,信息平台会发出预警,地下的施工单位会马上停下来,以高度的警惕审视前方。专家们也会随即聚拢来,分析数据,拿出安全的解决方案。大连地铁1、2号线工地目前设有这样的沉降监测点1万多个,像1万只睁圆的眼睛,凝神注视着地铁工地区域的地层。
大连地铁建设者们引进了很多先进手段监测、预报地质情况,地质雷达、电阻率CT等先进探测仪器进入了地铁工地,监测人员给很难看透的大地做扫描、做CT,不放过前方土层中任何一个潜在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