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住总集团发布消息,作为北京市住建委新技术推广的试点单位,由北京住总集团承建的地铁12号线12标在全国地铁项目首次采用全自动化无人监测系统,对保证地铁施工中的安全、高效、便捷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了解,北京地铁12号线12标在施工现场埋设了自动化监测设备(静力水准仪、激光测距仪)进行地面沉降、隧道收敛及拱顶下沉监测。这是继去年北京地铁7号线02标工程监测系统升级后的再次升级,现阶段已具备明挖、暗挖工程数据采集、录入、分析等功能。
图为地铁12号线12标全封闭罩棚
北京住总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地铁12号线12标和平西桥站为与既有5号线的换乘车站,采用T型通道换乘。车站地处交通繁华的市中心、邻近三环主路,为地下两层分离岛式车站,主体结构采用两导洞的“PBA洞桩法”施工,每侧为单跨拱形断面。车站共设置4座风亭,4个出入口和4个安全口,与既有5号线之间设置2条换乘通道。车站两端均为盾构区间,盾构区间先行通过车站范围,再施工站台层,在车站施作站台层过程中拆除站内管片。
上述负责人介绍,车站右线主体长度397.5m,左线主体长度350.64m,双层段单侧断面宽度13.6m,单层段单侧断面宽度11.45m,主体建筑面积为23748.9m2,附属部分建筑面积为8394m2。2017年08月01日开工,计划2021年底完工。
上述负责人同时表示,北京地铁12号线12标在距离车站小导洞洞门水平位置3.8米处,埋设了一排(10个)智能监测点,可实时监测前后10米左右的开挖过程中的沉降信息。智能沉降点能够将自身感知的沉降变形数据自动发射到电脑里,无需人工量测便可以迅速得出监测结论。利用这些基础数据,可有效指导现场安全施工。
地铁工程系统庞大、人员密集、环境密闭、安全风险高,一旦发生突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将难以估量。因此,在隧道内设置自动化监测系统代替人工操作是十分必要的。相比较传统的监测方法,采用自动化监测代替人工监测,能够带来更多优势。
传统的地铁施工中,基坑及隧道监测主要为人工监测,信息传送效率慢,只注重数据采集、轻数据应用。而且,在施工现场环境危险复杂的条件下,采用传统人工方式进行监测的次数有限,不能实时掌握施工状况。尤其是在恶劣天气情况下无法进行人工测量。往往越是在这个时候,地铁施工越需要监测数据,特别是连续的测量数据。
智能沉降监测系统能够替代监测人员的高危环境高频率作业,实现实时动态监测、远程异地可视化等功能,大幅提高了安全风险监测过程中数据采集、传输、处理的效率,系统能在3-5分钟内实现对隧道水平、垂直位移以及线路的连续、精确监测,让技术人员能够随时掌握地铁运行过程中隧道变形特征和规律,以便及时控制风险。
监测点埋设仅需一次即可完成,改变了人工大量掘路逐一埋点方式,在大大降低人员安全风险的同时节省了人工费,监测范围能够做到全覆盖、无死角。监测频次可根据需求自行设定,可覆盖整个施工周期全过程。
智能沉降监测系统采用自动化监测设备,能够将监测数据及时上传后台服务器,针对不同类型的监测数据,建立监测数据黄橙红三级报警体系,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通过监测数据与BIM模型的关联,实现虚拟建造的情景再现,探索解决了多源数据结果信息量大、难以解读应用的问题,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施工情况进行模拟,结合实际监测数据进行关键因素敏感性分析及关联性分析。
智能沉降监测系统是北京住总集团“十三五”重点科研立项课题项目自有知识产权的一部分,由住总轨道市政部科技创新团队持续研究,即将在年底全面上线应用。未来,住总轨道市政部将持续推进智能监测系统升级,不断节省人员劳动力,保证地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高效、便捷,为安全生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