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63(米)”、“5.562(米)”……深夜1点多钟,在寂静幽暗的地铁隧道内,测量员正报出一个个实测数据,回声在隧道内传得很远。
这是北翟路道路改建工程附近的地铁2号线北翟路出入库线隧道内正在进行的地铁监护测量。而在测量段的正上方,北翟路道路改建工程的2条匝道施工已近尾声。
上海市测绘院第三分院二科科长陆峰告诉早报记者,由于2条匝道的桩基施工挨着隧道,为防止施工对隧道可能带来的影响,对这一段隧道区间专门进行了监测,以便及时发现沉降、变形等问题并进行处置,保证地铁每天的正常运行。
影响地铁隧道沉降的原因
影响地铁隧道沉降原因很多,其中一个是边上的桩基、开挖等地下施工造成土体扰动,影响到隧道结构。
上海市测绘院有一支专业的测量队伍,承担过上海轨道交通2、6、11、12等多条线路以及上海长江隧道等水底隧道和机场跑道的监测项目。陆峰表示,一般来说,距离隧道越近的工程施工,对隧道产生的影响越大,“10米以内开挖基坑,隧道很容易受到影响,出现沉降、变形等结构病害,如果在5米以内,则隧道会出现1厘米以上的变形,这就是明显受到影响了。”
正是考虑到施工对地铁隧道的影响,2号线除了日常的检修、监测外,对处于工程施工区域下方的区间隧道还专门设定了监测项目,并由上海市测绘院制定了专门的监护测量方案。
1毫米的变化也记录在案
8月28日深夜近12点钟,当最后一列2号线的地铁列车经过出入库线驶入北翟路车辆段后,测量人员却还在等待。凌晨1点钟被允许进入隧道,测量人员肩扛手提全站仪、水准仪、水准尺等各类测量工具,在手电筒的光亮中,走进光线昏暗的隧道内,按规定3点半前需完成作业。
每隔几米,隧道内的墙上就能看到红色的标记,两边都有,相对应的脚下道床上也有标记。每一处标记就是一个监测点。
据了解,工程中2条匝道的桩基距离2号线出入库线隧道最近的只有11.5米,桩基长度最长的为44米。施工区域在隧道上方的长度是62.3米,为保证地铁安全,监测范围向两头又做了延伸,监测的隧道区间长80米。
监测项目包括垂直位移、水平位移、结构收敛以及垂直位移的自动化监测。前3项在上下行隧道内各布设14个监测点,自动监测则在下行线内布设了14个点,总计98个,监测精度为毫米级。
从2条匝道开工前算起,这已经是第31周进入隧道测量了。测量人员每周一、四进入隧道测量。“持续时间长的项目要测200多次,前后3年才能完成,作业中同样是每一毫米的变化都会记录在案。”陆峰表示。
此次测量设定的报警值为两次测量之间数值不超过正负5毫米。“如果两次之间超过正负5毫米,就要报警,并查找原因,是否漏水、开裂等,是否由施工引发的问题,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维修,以保证地铁运营安全。”
记者近日了解到,此次专项地铁监护测量现场的测量作业已经结束。
据了解,上海地铁隧道每年都会进行全线的沉降监测。相关专家表示,从往年数据来看,一般运营时间超过5年的,最大沉降速率基本完成,接下去的5年左右沉降速率大为降低,再往后隧道沉降则趋于稳定。在不受周边工程活动影响的情况下,老线路相对于新线路来说沉降变化更为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