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据处理
本部分旨在承上启下,详细介绍完成现场监测工作回到室内后,如何导出(输入)数据、计算数据,并形成技术资料(电子版和纸质版)的过程。通常分项目介绍或按监测原理分类后介绍,文字说明为主,辅以计算表格、公式及插图。各监测项目数据处理方式可参考 4.2节内容。
2、信息反馈
本部分作为常规监测工作的最后一步,重点介绍形成各类技术资料(电子版和纸质版)之后,如何按照业主要求或行业习惯令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等对监测数据及时掌握,从而达到信息化施工的目的,即介绍信息反馈过程,该部分应首先要遵循主管单位的相关规定及流程。
通常根据是否报警,可分为正常情况下信息反馈流程和发生预警或报警情况下的信息反馈流程两部分介绍,内容一般包括报表的报送对象、签收流程等,详细内容可参考 4.4 节。
2.12 监测人员配备
在叙述完监测技术保证措施后,本部分应对如何合理优化配置相关人员,以满足监测工作要求, 同时兼顾经济原则进行详细介绍。建议本部分参考投标文件中相关人员信息,通过项目部人员组织架构图与人员信息列表的形式进行编写,具体形式可参考图 3.1 及表 3.5。
2.13 监测仪器设备及精度要求
本部分首先应列出设计或业主要求的仪器设备及元器件的精度信息,然后列出本次项目拟采用或实际采用的仪器设备及元器件的具体型号信息、技术参数,同时备注说明满足精度要求,如果需要,可对使用仪器设备及元器件进行分项详细介绍。编写形式建议以表格形式为主。
1、仪器设备要求精度
本部分内容一般来自招标文件、设计资料或建设单位对监测方的管理文件中的相关规定,以下为示例表格。
2、拟采用仪器设备
本部分内容一般可根据采购的仪器设备及元器件的说明书整理形成,通过表格的形式呈现,重点突出各监测仪器的精度均符合规定要求,以下为示例表格。
3、仪器设备技术参数
本部分是对上一节内容的丰富,篇幅可能较长,应根据实际要求进行取舍,内容可参考2.3 节。
2.14 管理制度及措施
本部分应分别介绍监测项目部的各项规章制度,旨在明确各项管理制度,以保证监测工作能够安全顺利、保质保量的完成。详细内容可参考公司管理制度汇编,并根据实际要求对篇幅内容等进行调整,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项目部组织架构(配组织机构图)
(2)各岗位职责(包括经理、总工、外内业人员等)
(3)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及保证措施
(4)技术质量管理制度保证措施
(5)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等
2.15 监测图册
监控量测设计图纸应该按风险单元或风险工程成章成册,内容主要包括:
(1)总平面图:应有施工总平面图、周边环境总平面图、管线分布总平面图、监测点布置总平面图、剖面图;
(2)工程地质纵断面图、横断面图;
(3)监测控制网布设图;
(4)各监测项目测点布置平、剖面图;
(5)重点监测区域或者高风险区域监测详图
(6)基准点、监测点安装埋设大样图。
图册应参考一般工程设计图纸样式,基本要求如下:
(1)图册包括封面、目录及相应图纸部分;
(2)每张图纸均应包括图框、图名、图号、比例尺、相关单位及人员、图例、设计说明、方位、监测点数量统计表、页码等信息;
(3)用于指导监测工作的监测平、剖面图中的定位尺寸应标示清晰、明确、合乎比例,监测断面应标明里程,平、剖面图应相互对应;
(4)每个监测点均应有唯一的编号,监测点数量应与统计表中数量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