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
返回首页

为世博会场馆建设运行护航—上海地质工作服务世博会工作纪实

时间:2010-06-14 11:38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 作者:admin 点击:
6月9日,上海世博会开幕已满40天,累计入园人数超过1100万。世博会园区位于上海市中心黄浦江两岸,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之间的滨江地区,面积达5.4平方公里。为满足交通、人流和物流要求,世博会规划进行大规模的地下空间开发,调整黄浦江防汛设施,使黄浦江景观重新回到
      编者按:6月9日,上海世博会开幕已满40天,累计入园人数超过1100万。世博会园区位于上海市中心黄浦江两岸,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之间的滨江地区,面积达5.4平方公里。为满足交通、人流和物流要求,世博会规划进行大规模的地下空间开发,调整黄浦江防汛设施,使黄浦江景观重新回到城市怀抱。

    世博会园区地质条件如何?怎样确保园区地质环境稳定?地质服务对成功举办世博会发挥着怎样的作用?上海世博会走入公众视野的同时,我们的地质工作也收获了更多大众视线和社会关注。

    2010年5月~10月间,上海市中心黄浦江两岸,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之间的滨江地区因成为41届世界博览会会址所在地而让世界瞩目。此次世博会也是由中国举办的首届世界博览会。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总投资达450亿人民币,创造了世界博览会史上最大规模记录。地质工作者在世博选址、园区建设和安全运营方面完成了并正在进行着大量的基础性保障工作。

    基础地质调查,为世博规划把好安全关

    浦江沿岸的世博规划区是我国现代工业的发祥地,江南造船厂、上钢三厂等重工业均有百年历史。要将这样一个生产岸线转变为生活岸线,面临着许多难题。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将是世博规划区解决交通问题的重要手段,可黄浦江两岸较为复杂的地质环境是否能承载大规模地下空间开发的压力?世博规划中提出让黄浦江重回城市生活的理念,但“亲水式”黄浦江防汛墙设计中如何考虑防汛安全问题?近百年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之后,浦江沿岸的地球化学现状如何,还能不能完成从工业用地到展览用地的华丽转身?基础地质调查,是解开这一切迷题的关键钥匙。

    凡事预则立。2004年1月,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开始对世博园区选址进行地质调查。经过认真研究,反复考量,最终决定改变以往地调项目的孤立操作方式,根据世博会建设的特殊要求量身定做一套综合性调查方案。这是一个系统的地质方案,涵盖了地质结构调查及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地面沉降对黄浦江防汛墙防御能力影响以及地球化学环境调查等几大关键内容,从基础地质信息到地质技术支持,再延伸到地质信息管理,都给出了科学详尽的解决方案。这也是一个体现了地质工作服务于城市规划和建设新思路的创新方案,以上海世博会园区地质调查为契机,这份方案从思路变为现实,创造了城市地质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典范。

    但实施这份方案却不是那么容易。这片横跨上海母亲河的土地,曾是近代上海最为繁华的中心地段之一,也是上个世纪危棚简易屋密集的拥挤老城区,更是聚集了包括造船厂和钢铁厂在内的老产业集中区。调查项目开展的两年半时间中,这里密集着280多家企事业单位和1.8万多户居民,为野外地质调查带来了困难。上海地调院地球物理技术研究所的工程师司永峰讲了一个当时最为困扰他们的问题。人工地震勘探是最基本的地质调查手段之一,可是走遍整个园区,却找不到一个既横跨整个区域又能够连续布设测线的作业位置。建筑密集、交通流量大、影响因素复杂,城市地区的特殊环境成为了地质调查最大的障碍。这个难题怎么解决?“感谢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帮了我们的大忙!”司永峰笑着说。在水务部门的支持下,他们将分隔两岸的黄浦江作为测线布设的位置,采用了水上地震勘查和陆域勘查结合的方式,查明了园区内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结构。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还进行了人工地震法的技术改良,首次提出了适合城市人口密集地区的技术参数,为全国城市地质的技术革新带了个好头。

    在上海地质工作者的努力下,世博园区基础地质调查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成果突破。他们系统研究了会址区不同地质分区条件下基坑、隧道工程对周边地质环境的影响,分析了地下空间开发中地下工程的地质环境风险,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地下空间开发的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体系;他们开展了基坑、隧道工程建设地面沉降监测试验研究,首次提出了地下空间开发中基坑、隧道工程地面沉降的监测关键技术及方法,并建立了地面沉降监测和预警体系;他们查明了世博园区的地球化学现状,描绘了各种元素的分布图谱,为园区的生态环境管护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他们对防汛墙沉降进行了监测和预测,明确了地面沉降是黄浦江防汛能力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在防汛墙改造设计中应增加沉降预留值的技术建议;他们应用人工地震勘查方法和地质分析技术,确定了地下断裂构造在世博规划区的具体位置和活动性,做出了该断裂构造对工程建设无直接影响的科学论断;他们建立了世博会规划区地质空间数据库,开发了三维可视化的世博规划区地质信息共享平台,为地质信息的管理和服务建立了可持续的长效机制。上海地调院提交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场址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被作为2010上海世博会注册时的重要技术文件提交给国际展览局,为世博选址和规划顺利通过国际展览局审查发挥了重要作用。

    实时地质监测,护卫世博建设地下安全

    地下空间开发是世博规划的一大亮点,也是世博建设的一大难点。园区内有上海市开挖量最大的世博轴基坑,园区外有上海市开挖深度最深的世博配套变电站,地质环境复杂,工程难度大,如何将工程地质灾害消弭于萌芽时?多达5条的地下轨道交通线横穿园区,承载着将园区和整个上海联通的重任,如何保障蛛网般的地下交通网顺利交汇并安全运行?在如火如荼的世博建设中,上海地调院自行研发的轨道交通监护和管理系统屡建奇功,为世博建设开启了一双深入地下的慧眼。

    四通八达的轨道交通网构成了横贯上海的公共交通命脉,也是上海世博会的主要交通工具。但是,热火朝天的世博建设却增加了地下轨道交通的地质环境压力。如何在确保园区建设顺利进行的同时,保障地下轨道交通的安全建设和运营?2006年8月,世博工地陆续开工,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的监测队伍也开始了新一轮的工作。他们引入了光纤光栅和遥测等先进监测技术,充分发挥获得国家测绘科技成果三等奖的轨道交通监护和管理系统作用,开展了深基坑监测和相邻轨道交通监护工作,为世博建设提供最贴身的地质安保服务。

    世博轴是世博园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上海市基坑开挖量最大的工程,紧邻它的是轨道交通8号线耀华路站。世博轴地下基坑开挖必然会对8号线的安全运营带来较大影响,而更为不巧的是,世博轴基坑施工的这段时间正赶上8号线投入运营。为了确保地铁结构安全和运营顺利,地质监测站决定在工程影响范围内安装自动化传感器,采用人工监测和自动化监测结合的方式全面实时掌握轨交变形动态。但是,8号线马上要投入运营,车辆调试非常频繁,地铁运营单位只拿得出两天来进行自动传感器的安装调试,这两天中能够进入隧道工作的具体时间还不足20个小时。而通常情况下,安装工作至少要5天左右才能完成。5天压缩到20个小时,为了尽快开展监测工作,保障8号线及时投入运营,监测项目组调动了所有可用人员,备齐材料工具,提前一个多小时就做好准备工作,一进入隧道,马上开工,连中午吃饭都在隧道里解决,一直工作到最后一刻才离开,终于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任务。

    在500千伏变电站的世博配套工程工地上,监测人员遇到的问题大不相同,但压力却一分不少。深达34米的地下基坑工程就在闹市区进行,周围不仅有密集的商住区和住宅区,还有其他正在施工的建设工地,这无疑增加了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提高了监测难度。一个工地一般只需要1台自动化监测数据采集器就行,但在这里,16台采集器联网,实时传递基坑内部1000多个自动化传感器的监测数据,严密监控着周边地质环境的变动。“大警一三五,小警天天有。”世博变电站的监测项目负责人庄一兵说。“神经绷得很紧,因为监测数据是用来指导工地施工的,责任太大了!”2007年的某个中午,监测数据显示,基坑附近承压水位突然下降了2米!水去哪里了?会不会倒灌进基坑?接到监护系统预警的瞬间,庄一兵的后背冷汗一片,工地指挥部立刻下达了停工指令。尽管最终发现这是附近另一个工地降水处理造成的一场虚惊,这次“误报”却让监测人员对自己肩上的重任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地质监测这个隐形战场上,地质工作者见证了轨道交通世纪大道站四线汇交的历史时刻,大胆引入了多种国际先进监测技术提升自动化监测水平,沉着应对了地铁4号线旁通道渗水漏沙等多次轨交险情,默默地为世博建设的平安保驾护航。

    地质灾害监控,遍布世博园区的安全网络力排隐患

    世博会期间正赶上上海的汛期,横跨浦江两岸的世博园区面临着防汛的巨大压力。在长达184天的世博运营期中,园区地面沉降监测尤其是防汛墙的沉降监测更是世博安保的重中之重。从19世纪开始零星布设的地面沉降和地下水监测点经过几代地质人的不懈努力,已然形成了覆盖全市的监测网络。在世博开幕期间,这张遍布世博园区的地质网拉得更紧,撑开了监控和预警园区地质灾害的地质安全伞。

    伴随上海世博正式开园,设在世博园区内的上海地面沉降世博监测站建设也顺利完工。世博监测站的建成,意味着世博园区的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工作已经开始运行“世博时间”。

    不同于紧张、严密、复杂的社会安保,在世博“安保”工作中,由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承担的世博园区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工作更像是一场地底下的暗战,对手正是上海地区最主要的地质灾害——地面沉降。地面沉降尤其是不均匀沉降,会降低防汛墙的相对高度,减弱防汛能力,对建筑物结构造成损害,严重威胁地铁、高架、桥梁、市政管道的正常运营。为了确保园区内防汛墙的安全和稳定,上海地调院积极配合市水务局,开展了黄浦江防汛墙防御能力调查和险情排查工作,确保世博期间的防汛安全。轨道交通的地质安全同样不容忽视,赶在世博会之前,地调院的测量队对穿越世博园区的地铁7号线和8号线进行了全线监测,并在4月底完成了一次世博园区试运行期间的地面沉降测量,这批宝贵的监测数据为世博期间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营提供了重要技术参考。

    为了能在世博会期间及时监控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保障园区内以及园区附近市政管道、建筑桥梁和轨道交通的安全,以新建的世博监测站为中心,以园区内三口地面沉降监测井为主要监测点,联动起园区周边地面沉降监测站和水准点,一张覆盖世博园区的地面沉降监测和预警网络已经全面铺开,这张网络在5月至10月的特殊时期,对整个园区的地质环境安全进行一个月一次的全面扫描,对轨道交通世博段、黄浦江越江隧道、黄浦江防汛墙以及桥梁等世博重点部位加密监测,为园区有效预防和应对突发性地质灾害事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与此同时,世博园区地质灾害巡查员也在世博园正式上岗,他们将在半年的时间内用脚步丈量世博园区,及时处理地质监测中出现的预警信息,为世博排除地质安全隐患。

    目前,上海世博会已经进入正常运营阶段。维护园区地质安全,依然是上海地质工作者的重任。以上海世博会为契机,上海城市地质主动调研社会需求,实现了地质服务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无缝对接,充分展示了城市地质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的双重作用。

本文来源于中国国土资源报,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Qq:32334427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监测人 查看详细资料 发表文章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注册会员 注册时间:1970-01-01 08:01 最后登录:2023-04-07 19:04
推荐内容
精彩推荐
精彩推荐

关于本站|免责声明|广告服务|网站地图|网站搜索|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SS订阅

Copyright © 2008-2018 www.jianceren.cn All Rights Reserved
监测人 www.jianceren.cn 安全监测行业最大的门户网站
稿件联系E-mail: admin@jianceren.cn 广告联系:QQ:32334427[请详细说明来意] 电话:13687374912【非诚勿扰】
免责声明:所有论文及相关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或者来源于会员的共享,监测人网站只是一个资源共享和交流的非盈利平台。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批评与指出   湘ICP备14001333号-1

湘公网安备 430111020016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