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TU753
【DOI】:CNKI:CDMD:2.2007.031747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6
- 1.1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10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10-15
- 1.2.1 基坑支护结构的类型及适用条件10-11
- 1.2.2 基坑支护设计计算11-12
- 1.2.3 设计荷载取值12-13
- 1.2.4 单支点及双排桩支护结构计算模型选取和研究13-14
- 1.2.5 基坑变形和环境效应的研究14-15
- 1.3 存在的问题15
-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15-16
- 第二章 依托的工程背景16-19
- 2.1 工程概况16-18
- 2.1.1 基坑挖深及周边环境情况16
- 2.1.2 工程地质条件16-17
- 2.1.3 水文地质条件17-18
- 2.2 本工程的重点、难点分析18-19
- 2.2.1 土质条件差18
- 2.2.2 环境条件苛刻18
- 2.2.3 基坑南侧国土局老办公楼支护桩的利用18
- 2.2.4 计算模型选择18-19
- 2.2.4.1 西侧、北侧、东侧18
- 2.2.4.2 南侧18
- 2.2.4.3 双排桩加单点支撑计算模型18-19
- 第三章 南京市国土局档案库、停车场基坑支护设计方案选择19-24
- 3.1 基坑设计的原则19
- 3.1.1 安全性原则19
- 3.1.2 经济性原则19
- 3.1.3 便利性原则19
- 3.2 本次基坑支护设计的依据19
- 3.3 基坑支护设计方案选择19-24
- 3.3.1 地下水的处理19-20
- 3.3.2 基坑支护方案20-22
- 3.3.3 基坑监测22-23
- 3.3.4 预防及应急措施23-24
- 第四章 单支点支护结构设计理论及计算24-41
- 4.1 设计理论24-31
- 4.1.1 《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中的极限平衡法24-26
- 4.1.1.1 水平荷载标准值24
- 4.1.1.2 水平抗力标准值24
- 4.1.1.3 支撑力及嵌固深度24-26
- 4.1.2 《建筑基坑技术规程》中的弹性支点法26-29
- 4.1.3 《南京地区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的单支点支护结构计算方法29-30
- 4.1.4 结构计算30-31
- 4.2 设计计算31-41
- 4.2.1 基坑南侧东段设计计算31-34
- 4.2.2 基坑东侧、北侧设计计算结果汇总34-36
- 4.2.3 基坑西侧设计计算结果汇总36-38
- 4.2.4 支护桩配筋计算38-39
- 4.2.5 砼支撑设计计算39-40
- 4.2.6 立柱桩计算40
- 4.2.7 抗管涌验算40
- 4.2.8 抗隆起验算40-41
- 第五章 双排桩加单层支撑复合支护结构设计理论研究及计算41-49
- 5.1 双排桩加单层支撑复合支护结构设计理论41-44
- 5.1.1 设计模型的建立41
- 5.1.2 支护桩顶水平支撑力计算41
- 5.1.3 双排桩土压力分布41-44
- 5.1.4 双排桩支护结构的内力分析模型44
- 5.2 复合支护结构的设计计算44-49
- 5.2.1 双排桩土压力分配44-46
- 5.2.2 支护桩内力求解46-47
- 5.2.3 支护桩配筋计算47-49
- 第六章 应用北京理正软件进行数值分析49-81
- 6.1 有限元方法的基本原理49-59
- 6.1.1 有限元方法主要的基本特点和优越性49
- 6.1.2 有限元法分析的特点49
- 6.1.3 有限元法求解的一般步骤49-52
- 6.1.4 岩土体弹性非线性模型52-53
- 6.1.5 弹性非线性问题有限元分析53-59
- 6.2 应用北京理正软件进行单元分析计算59-81
- 6.2.1 东侧、北侧计算59-66
- 6.2.2 西侧计算66-70
- 6.2.3 南侧东段计算70-75
- 6.2.4 南侧西段计算结果75-81
- 第七章 基坑开挖特性的研究81-100
- 7.1 基坑监测方案81-86
- 7.1.1 施工监测的目的和意义81
- 7.1.2 监测内容81
- 7.1.3 监测点的布置81
- 7.1.4 监测仪器埋设方法与计划81-82
- 7.1.5 基坑监测方法82-84
- 7.1.6 预测与预报84-85
- 7.1.7 监测资料整理与信息反馈85-86
- 7.2 基坑实测及与理论计算结果的分析比较86-96
- 7.2.1 支护桩桩顶位移及深层位移86-92
- 7.2.2 支护桩外侧地面、道路、建筑物沉降实测结果与理论计算值的分析比较92-96
- 7.2.3 支撑实测结果与理论计算值的分析比较96
- 7.3 参数反演96-100
- 7.3.1 反分析方法研究的发展96-97
- 7.3.2 反分析的基本方法97-98
- 7.3.3 结合实测资料进行参数反演98-100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100-102
- 8.1 结论100
- 8.2 展望100-102
- 致谢102-103
- 参考文献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