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工程概况:
新建长沙至昆明铁路客运专线湖南段站前工程CKTJ-1标湘潭制梁场主要承担着DK22+054(湘江特大桥第二主跨)至DK55+068.8(铁家湾特大桥桥尾)间31座桥梁和湘潭北站的 659孔箱梁预制(其中32m双线简支箱梁562孔,24m双线箱梁37孔,60榀32m单线简支箱梁)和制梁场大临工程建设施工任务。
主要挖方高边坡有:7#-8#边界高边坡,设计坡度1:0.5,分两级放坡,中间台阶宽度1m,坡顶至坡角最大高差29米。9#-10#边界高边坡,设计坡度1:0.5,坡顶至坡角最大高差19米。9#-8#边界高边坡,设计坡度1:0.5,坡顶至坡角最大高差19米。
二, 监测内容:
本段高边坡监测主要是指路堑高边坡,监测内容有人工巡视、裂缝观测、坡面观测。
1,人工巡视和裂缝:人工巡视时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我梁场将安排专人坚持每天巡视。但破题表面发现裂缝时,监测人员应及时在裂缝处埋设裂缝观测装置,通过观测裂缝的变化过程和变化规律来分析坡体的变形情况和破坏趋势。
2,坡面观测:高边坡坡面的变形观测时指在平台上设置坡面变形观测点,利用精度为2''的全站仪进行观测,采用直角坐标法量测。通过数据处理分析,分析坡面几何外观的变化情况,绘制坡面各点在施工过程中的水平位移变化情况,从而了解边坡滑动范围和滑动情况,提供预警信息,它是一种简单,直接的宏观观测方法。
三, 监测技术要求:
1,人工巡视
巡视检查是边坡监测工作的主要内容,它不仅可以及时发现险情,而且能系统的记录、描述边坡施工和周边环境变化过程,及时发现被揭露的不利地质状况。项目部将坚持每天安排专人进行巡视,巡视的主要内容包括:
(1),边坡地表有无新裂缝、坍塌发生,原有裂缝有无扩大、延伸。
(2),地表有无隆起或下陷,滑坡体后缘有无裂缝,前缘有无剪口出现,局部契形体有无滑动现象。
(3)排水沟、截水沟是否畅通、排水孔是否正常。
(4)有无新的地下水露头,原有渗水量和水质是否正常。
2,裂缝监测
(1),测点设置:裂缝一般产生在边坡平台和边坡体边缘,部分分布在坡体上结构层,人工巡视中在发现裂缝的位置埋设裂缝监测点。如果边坡在开挖过程中坡面没有出现裂缝则此类测点无需布置。人工巡视发现裂缝后及时埋设(1-2天内完成),测点间沿裂缝的间距以20-30m为宜,其方向平行滑坡的主滑方向或边坡的位移方向(不一定垂直裂缝)。
(2),埋设要点:首先,在裂缝的两边稳定土体内开挖一个A4纸平面大小的洞,深30cm,之后用混凝土浇筑至地面高度,用两块长方形铁片分别埋设在裂缝两边的混凝土内,并使这两块铁片在裂缝处互相搭接约50cm长,在搭接处用红油漆涂色。
(3),测试要点:由于一般的裂缝变形是微小而且蠕变的,本工程选择游标卡尺对边坡的变形裂缝进行监测。如果裂缝变形增大,则在搭接处两块铁板的红油漆涂色处就会产生一个缝隙,用游标卡尺测出这条缝隙的宽度数据,该数据作为所测边坡裂缝增加的宽度。
3,坡面观测
观测网采用方格形网络,边坡体上的观测点布置在各级边坡平台上,每级平台不少于5个,观测点间距为15-30m,对可能形成的滑动带、重点监测部位加深加密布点。
监测点在挖除表土后开挖一0.3mX0.3m的孔深30cm深,用钢筋砼浇注底盘至地面高度,在底盘中心埋设一根钢筋,钢筋头伸出底盘约0.5cm,钢筋顶端设标记作为监测基点。坡体上的监测点同样按照上述方法埋设。观测点埋设完毕后,稳定2-3天之后再进行初测。对石质边坡利用稳固石块作为观测标记代替观测桩。监测基点设置在稳定的区域并远离监测坡体,避免在松动的表层上设点。
四, 监测频率安排:
挖方高边坡监测频率表
时间:
|
坡面变形观测:
|
深层水平位移:
|
开挖期间、开挖一个月内及旱季和少雨季节
|
1次/15天
|
1次/15天
|
开挖一个月后
|
1次/30天
|
1次/30天
|
雨季
|
1次/7天
|
1次/7天
|
暴雨期和雨后数天内
|
1次/1天
|
1次/1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