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TU457
【DOI】:CNKI:CDMD:1.2005.145191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英文摘要7-13
- 图表目录13-17
- 1 绪论17-31
- 1.1 引言17
-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17-19
- 1.3 建筑岩质边坡及其特点19-23
- 1.3.1 建筑岩质边坡的工程环境19-20
- 1.3.2 建筑岩质边坡与地产开发20-21
- 1.3.3 建筑岩质边坡开挖与加固特征21
- 1.3.4 建筑岩质边坡与野外边坡的基本区别21-22
- 1.3.5 建筑岩质边坡与土质边坡的基本区别22-23
- 1.4 建筑岩质边坡稳定与控制研究现状23-26
- 1.4.1 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现状23-25
- 1.4.2 建筑岩质边坡分类方法研究现状25
- 1.4.3 建筑岩质边坡支挡结构研究现状25-26
- 1.4.4 建筑岩质边坡开挖方法研究现状26
- 1.5 建筑岩质边坡边坡稳定与控制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26-27
-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27-31
- 1.6.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27-28
- 1.6.2 本文研究思路28-31
- 2 建筑岩质边坡破坏机制及稳定计算研究31-63
- 2.1 概述31-32
- 2.2 建筑岩质边坡破坏过程现场调研及分析32-37
- 2.2.1 现场调研结果32-36
- 2.2.2 岩质边坡坡顶卸荷裂隙的发育及分布规律36
- 2.2.3 建筑岩质边坡变形破坏过程的概念模型36-37
- 2.3 建筑岩质边坡破坏方式数值分析37-48
- 2.3.1 数值分析计算目的及计算方法37-38
- 2.3.2 数值分析计算参数及计算方案的确定38-39
- 2.3.3 数值分析计算过程39-40
- 2.3.4 数值分析计算成果及分析40-48
- 2.4 基于卸荷非线性力学建筑岩质边坡破坏机制研究48-58
- 2.4.1 建筑岩质边坡坡顶卸荷裂隙的形成机制48-52
- 2.4.2 边坡岩体卸荷非线性力学分析方法――变刚度法计算理论52
- 2.4.3 卸荷条件下岩体力学参数的确定52-55
- 2.4.4 变刚度法计算过程55-56
- 2.4.5 计算分析结果56-57
- 2.4.6 建筑岩质边坡渐进破坏机理模型57-58
- 2.5 建筑岩质边坡稳定计算分析58-62
- 2.5.1 关键块体基本理论58-59
- 2.5.2 建筑岩质边坡关键块体的确定59-61
- 2.5.3 建筑岩质边坡稳定计算模式61-62
- 2.6 本章小结62-63
- 3 建筑岩质边坡稳定性控制体系研究63-89
- 3.1 概述63-64
- 3.2 建筑岩质边坡稳定性控制基本理论64-69
- 3.2.1 建筑岩质边坡稳定性控制的基本原理64-65
- 3.2.2 建筑岩质边坡稳定性控制体系的构成65-66
- 3.2.3 建筑岩质边坡稳定性控制程序66-69
- 3.3 建筑岩质边坡稳定性控制方案的确定69-76
- 3.3.1 工程实例概况69
- 3.3.2 建筑岩质边坡稳定性控制需求度评价69-71
- 3.3.3 建筑岩质边坡稳定性控制工程措施71-72
- 3.3.4 边坡稳定性控制措施数值分析72-74
- 3.3.5 建筑岩质边坡稳定性控制施工方案74-76
- 3.4 建筑岩质边坡稳定性控制方案的实施与检验76-87
- 3.4.1 建筑岩质边坡工程监测特点及原则76-77
- 3.4.2 边坡失稳预测预报的参数和判据77-79
- 3.4.3 建筑岩质边坡关键块体的监测与控制79-83
- 3.4.4 建筑岩质边坡的开挖爆破振动控制83-87
- 3.5 本章小结87-89
- 4 坡顶建筑物地基及边坡稳定性控制研究89-117
- 4.1 概述89-93
- 4.1.1 坡顶地基与边坡稳定性控制综合分析方法89-91
- 4.1.2 坡顶建筑物地基及边坡破坏模式91
- 4.1.3 坡顶建筑物地基及边坡安全判据91-92
- 4.1.4 工程实例92-93
- 4.2 斜坡体顶上建筑物地基承载力的确定93-100
- 4.2.1 地基承载力理论分析94-95
- 4.2.2 坡顶建筑物地基中应力分布95-98
- 4.2.3 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98-100
- 4.3 坡顶建筑物地基及边坡稳定性控制方案100-105
- 4.3.1 自然边坡稳定性分析100-102
- 4.3.2 建筑物荷载作用下边坡稳定性分析102-103
- 4.3.3 稳定性控制方案的确定103-105
- 4.4 基于数值分析的坡顶地基及边坡整体稳定性研究105-114
- 4.4.1 计算参数研究106
- 4.4.2 网格划分、边界条件及计算方案106-107
- 4.4.3 数值计算结果评价方法107
- 4.4.4 超载法计算结果分析107-111
- 4.4.5 桩锚支护前后计算结果对比分析111-114
- 4.4.6 坡顶地基及边坡稳定系数的确定方法114
- 4.5 安全保障对策及实施效果114-115
- 4.5.1 安全保障对策114-115
- 4.5.2 实施效果及信息反馈115
- 4.6 本章小结115-117
- 5 新型压力型锚杆在建筑岩质边坡稳定性控制中应用研究117-141
- 5.1 概述117-119
- 5.2 锚杆荷载传递机理分析119-125
- 5.2.1 新型压力型锚杆荷载传递机理119-122
- 5.2.2 传统拉力型锚杆荷载传递机理122-124
- 5.2.3 新型压力型与传统拉力型锚杆摩阻力分布特征对比分析124-125
- 5.3 锚杆现场试验研究125-131
- 5.3.1 试验方案125-128
- 5.3.2 主要试验结果128-130
- 5.3.3 试验结果分析130-131
- 5.4 锚杆承载力计算分析131-133
- 5.4.1 锚固体和岩层间剪切变形系数对比分析132
- 5.4.2 锚固体与岩层间摩阻力极限值对比分析132-133
- 5.4.3 锚固体与岩层间总摩阻力对比分析133
- 5.5 新型压力型锚杆的工程应用研究133-139
- 5.5.1 岩层中压力型锚杆的破坏模式分析133-135
- 5.5.2 压力型锚杆的设计135-137
- 5.5.3 新型压力型锚杆在建筑岩质边坡中应用优势分析137-139
- 5.6 本章小结139-141
- 6 主要结论与展望141-143
- 6.1 主要结论141-142
- 6.2 进一步研究展望142-143
- 致谢143-145
- 参考文献145-153
- 附录153-155
- 1.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153-154
- 2.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得奖情况154-155
- 独创性声明155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