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山地震使地震预警成为不少市民近期关注的话题之一。如果厦门遭遇类似的破坏性地震,市民能否及时得到预警?地震预警系统是如何运作的?地震预警究竟能起到多大作用,我们能够完全依赖它吗?福建省地震预警与烈度速报系统已于去年9月开始在线试运行,125个网格化的地震台站实时监测地震波,厦门境内有4个。昨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随相关负责人走进其中一个地震台站,现场了解地震预警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发挥的作用。
原理
生死时速——让电磁波“跑”过地震波
在市地震局附近的鸿山山体内,有一条深邃的防空洞。在市地震遥测中心负责人的带领下,记者来到防空洞深处的一间地下室内。这就是地震台站的所在了。地下室面积大约10来平方米,室内正中有一个水泥石墩,上面用螺栓固定着一个设备,好像一口倒扣的不锈钢锅。这位负责人介绍,这口“锅”就是台站最主要的设备——地震计。之所以把地震计安置在防空洞内,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外界对地震计的干扰。
这个地震计是多功能的,可以实现快速定位地震、地震预警和地震烈度预报等功能。地震预警系统遵循的原理是:依托密集的地震监测台网和实时数据通信技术以及高新计算机技术,根据地震发生地附近地震台站观测到的地震波初期信息,快速估计地震参数并预测地震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利用电磁波传播速度远远大于地震波传播波速的规律,抢在破坏性地震波到达震中周边地区之前,发布各地震动强度和到达时间的预警信息,使企业和公众能尽快采取地震应急处置措施,达到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的目的。
地震发生时,一般是破坏力较小的P波先活动,紧接着就是破坏力大的S波。地震计探测出P波之后,立即转换为接近光速的电磁波信号,在一刹那传输到省地震局的台网中心。中心综合各处地震台站传来的信息,进行定位计算,然后赶在S波到达预警目标区之前,通过各种渠道发布预警信号。
计划
我省三到四年后或可发布地震预警信息
建立了地震预警系统,我们是否就能够高枕无忧了呢?地震专家表示,肯定不是。按照地震预警的原理,距离震源越近的区域,预警的时间就越短。这样一来,震中附近区域的居民往往来不及采取措施。
地震预警系统还有很大的局限性。首先,很多因素会影响地震预警的精确度。日本是最早运行地震预警系统的国家——当地的“紧急地震速报系统”2007年投入运行。根据日本气象厅公布的数据,“紧急地震速报系统”2011年全年的预警精确度为56%,而在地震发生次数较多的2010年,这套系统的预警精确度只有28%,也就是三次有两次报错。此外,当多个地震同时发生或在附近发生时,地震也很难被分离识别。
市地震局的专家指出,地震预警系统涉及复杂的技术环节,同时又要有高度的快捷性、准确性和稳定性,这对地震预警的运行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从国际上的经验来看,一般地震预警系统研发出来后,都要进行较长时间的试行后才能投入正式运行。如日本在2003年就建设了地震预警系统,经过多年试运行后,到2007年才正式投入运行。福建省地震预警与烈度速报系统已于2012年9月开始在福建地震台网在线试运行,从目前情况来看,要经过3到4年的试运行,系统才能正式投入运行并对外发布地震预警信息。
专家认为,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有效提高市民防震避险的能力,目前还是我市地震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
【名词解释】
地震预警
“地震预警”与“地震预报”截然不同。前者是在地震已经发生的前提下,在地震波造成破坏之前先向人们发出警报,它能提供几秒至几十秒的逃生时间;而后者则是在地震尚未发生之前预先测定并发布相关消息,让大家有较充裕时间可做准备。由于地震发生的原因非常复杂,有待继续探究,在现有科技条件下,“地震预报”仍是不可能任务。
【新闻背景】
厦门有四个地震台站
中国地震局“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目前已经进入发改委立项程序,计划投入20亿元,要用5年时间建设覆盖全国的由5000多个台站组成的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工程已经在福建展开试点。目前福建省已建设起网格化的地震台站,每个台站之间相距约为30公里。据市地震局工作人员介绍,呈网格式排列的台站,密度越大,对地震活动的监测力度就越大,发出预警也会更及时。设在厦门的4个地震台站分别位于集美、同安、翔安、思明。
汶川提前42秒
预警芦山地震波
芦山地震发生时,汶川电视台提前42秒发布地震预警信息,电视画面在正常节目中间插播了来自汶川县防震减灾局和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的地震预警信息,显示为“四川芦山正发生有感地震,汶川将震感轻微,请做好避险准备。地震横波还有42秒到达”,随后开始倒计时。据报道,该预警信息由成都民间机构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建设的地震预警技术系统提前发布,实时通过微博、计算机网络、手机客户端、汶川和北川电视台和学校专用接收终端等同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