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监测措施
为验证基坑围护结构设计和施工方案的正确性,为确保工程安全和和淮海路中路两侧建筑物及临近道路、管线的安全,对支撑体系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进行预测、预报,实现信息化施工管理,在本工程施工全过程中,将对深基坑工程和周围环境进行监测。
1 施工监测的主要内容:
1. 地下连续墙施工阶段
导墙轴线、标高、成槽垂直度、清孔记录、泥浆指标、混凝土级配、浇注记录、钢筋笼质量。
2. 基坑开挖与支撑施工阶段
地下墙垂直沉降、水平位移、墙体变形、钢筋应力变化、支撑的及时性、支撑予应力控制、支撑轴力变化。
3. 土方开挖
土方开挖进度与步骤、挖土边坡的坡度及其稳定性、基坑回弹值。
4. 结构施工阶段
施工进度、验收报表、结构钢筋应力。
5. 坑内井点降水
降水深度、出水量。
6. 地基加固
注浆配比、注浆压力、注浆量、注浆引起的土压力及孔隙水压力变化。
7. 基坑外监测
基坑外孔隙水压力墙体土压力变化、基坑外土体位移及分层沉降。
8. 邻近建筑物及地下管线保护
邻近建筑物沉降、倾斜、烈度监测、地面沉降(4H范围)、管线沉降、建筑物裂缝观察。
2 施工监测点平面布置
见下图
插入图
3 测试项目及要求
1. 地下连续墙位移
地下连续墙位移包括垂直沉降水平位移。逆作施工对墙体位移要求更严格,如与钢桩发生较大的不同步沉降,将导致结构顶板开裂,也直接影响两侧建筑物安全。为此在地下墙内布置测斜管,测定地下墙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水平位移及垂直位移,水平位移量较大时可采取水平注浆等措施防止土体相应位移。
测斜管沿车站两侧建筑物布置,其余少量。另增加一些标高测点,实施时在地下墙内预埋聚氯乙烯测斜管,采用日本OYO仿Sinco高精度倾斜仪观察地下墙倾斜变形。测斜管设两个方向槽孔,测点两个方向变位,基坑开挖前即测定其平面位置机高程,管口采用保护装置,如窨井等,特别是道路恢复后,须请甲方统一协调,测斜孔22只,另设沉降点5只。
2. 建筑物沉降观测
为确保淮海中路两侧建筑物的安全,沿线设置沉降观测点共计50点。如建筑物沉降超过标准则予报警,则采取基础下压浆等措施控制沉降。
3. 地表沉降观测
由于建筑物基础不同,反应出的沉降量也不一致,因此在地面4H(H为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设沉降观测点共16点,测定地面沉降槽情况。
4. 基坑内回弹
基坑内回弹量是一项重要数据,将影响到结构后期沉降,因此在坑内布置观测点3点。观测点拟采用废旧钻杆埋设,以适应逆作施工环境,根据开挖进度分节拆卸。
5. 地下管线沉降
沿车站北侧有φ300上水管通过,黄陂路上管线较多,离端头井很近,为了解施工中各管的线沉降情况,设置监测点约50点,管线沉降超过允许量时及时报警,以便采取应急措施。
6. 土体位移及分层沉降
为了测定打桩对土体的挤压影响、逆作施工过程中外侧土体位移、分层沉降情况及注浆时对土体位移及沉降的影响,拟在结构外埋设5根测斜管,采用钻机钻孔,孔深
7. 土压力
设土压力测定孔三只,测定打桩对周围土压力的影响,逆作过程中外侧土压力变化,水平注浆对土压力的影响等,每孔各设5个观测截面,探头直接与土面接触。亦可考虑直接埋设在地下墙上。另外在车站底板下两断面各设土压力盒3只,测定逆作情况下底板土压力。如有可能,在一幅地下墙下埋设一土压力盒,测定有关数据。
8. 孔隙水压力
为测定打桩对周围土体内孔隙水压力的影响,逆作施工时土体中孔隙水压力的变化及水平注浆对土体孔隙水压力的影响,拟在土压力测定孔旁设置孔隙水压力孔位3只。
9. 基坑内外水位观察孔
为测定基坑内外水位,了解基坑内降水效果,基坑内设3只观察孔,基坑外利用5只土体位移及分层沉降孔。
10. 支撑轴力
为测定施工各阶段支撑轴力变化及水平注浆对支撑轴力影响,拟选3个断面量测支撑轴力。标准段选两个断面,端头井内测斜撑的轴力。
11. 钢筋应力
为测定地下墙及结构在施工各阶段实际钢筋受力情况,拟放10只钢筋应力计,位置待与设计商定,仪器电缆要妥加保护,做好防水措施。
12. 建筑物烈度及倾斜、裂缝监测
由于打桩震动及挤压影响,可能危及建筑物安全,因此将对建筑物烈度及倾斜进行监测,超过有关单位提供的房屋烈度,则予报警。该部分将委托专业队伍监测,另编制方案。
以上支撑轴力、土压力、孔隙水压力、回弹桩等集中布置在车站12轴,24轴该区域有代表性,逆作施工时先予暴露,对整个车站施工有指导意义。
由于车站施工期长,约2年之久。所有测点观测期长,要妥加保护。工作量可按每周观察二次,每测点测50次计算。当然有些测点在某段时间内要加强,甚至每天一次,以后适当放宽,具体另外制订。
4 施工监测网络
见下图
图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