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量供应国之一。中国清洁发展机制网显示,截至2009年5月26日,国家发改委批准的CDM项目已达2062个。2012年,《京都议定书》将到期,业内对未来诸多不确定性的探讨日益升温。无论未来的游戏规则怎样变化,该领域的持续性价值将继续存在。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国际CDM买家的政策导向值得关注。在风电项目集体遭遇EB重审尚未平息之际,大水电项目可能成为EB的下一个拒绝项目。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当大批中国风电CDM项目因低电价被联合国CDM执行理事会(EB)质疑,要求打回重审之际,我国的大水电CDM项目也进入了欧盟拒绝的视线。
就在3月份,欧洲最大的二氧化碳期货交易中心——欧洲气候交易(ECX)所实施了一项新的决议,禁止大型水电项目的核证减排量(CERs)。“根据各方反馈的意见和数据,由大水电CDM项目产生的CERs将不包括在合格的CER类型当中。”ECX在一份声明中表示。
“欧盟是核证减排量的最大买家,中国出售的核证减排量占世界总额的70%,而水电项目有近40%都在中国,ECX的这一纸‘封杀令’,对国内还在开发中的20兆瓦以上的水电项目将会是致命一击。”英国爱斯凯有限公司中国区首席代表黎东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
在CDM的国际买家看来,ECX的这一动作已经明确传递出欧洲乃至国际CDM市场紧缩的信号。
风电被拒效应的传导
ECX做出这一声明并不突然。
据了解,由于大水电项目的水电工程的建设对生态与环境造成了各种复杂的影响,来自环保组织以及NGO的质疑一直不断,更有指责称,大水电淹没的植被和移民产生的碳排放比项目能减少的排放还要多。
黎东对记者解释,这些反对意见如今正成为一个话柄,“如果真正做一次碳排查的话,项目本身产生的的减排量还是远大于建设过程中的碳排放的。”黎东说。
在黎东看来,ECX的这种决定与联合国CDM执行理事会政策方面的决定密切相关。背后的潜台词很有可能是,从2013年开始,大水电CDM项目产生的CERs就不会再被允许在欧洲来抵消他们的减排义务。“商业机构有这种反应也就说明政策其实已经悄然而至。”
对此,英国瑞碳有限公司首席技术总监郭军也表示了赞同,“EB方面应该很快就会有所动作,相信在下一次5月份的EB第54次会面就会对大水电项目有一个官方定论。”
据了解,在3月份EB的第53次会议中,该会议就曾被期盼能够对一大批中国的可再生能源项目做出裁定,在提交审查的35个项目及20个要求复审的项目中,水电项目占了一半,同时EB会决定第三方提供的证据是否能够充分说明该项目具备额外性。然而,这次会议并没有给中国风电行业带来任何利好消息。此前未被核准的十几个中国风电CDM项目,在此次会议上未能“起死回生”。
而在业内人士看来,风电被拒效应有可能传导至大水电项目上,并在今年10月份的墨西哥气候会议之前再次上演。
“CDM项目市场的一再紧缩也有可能是欧洲在墨西哥会议之前向中国施压的工具。”该业内人士提醒记者注意,2009年12月,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前夕,EB史无前例的对中国风电CDM项目进行一刀切式的集体制裁,“砍掉”了10个中国风电CDM项目。
而据业内人士透露,实际上在此事件发生的几个月前就已经传出风声,国内很多风电CDM项目在审批过程中都被EB押后,逐步施加压力,最后强行一刀切。“此举在当时颇有杀鸡儆猴的效果,现在看来,来自国际各个方面的压力都会逐步加大,迫使中国在墨西哥会议上做出减排承诺。”上述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
尽早调整才是应对之策
“国内的项目开发商和业主都应该吃一堑长一智,ECX这么大的商业机构做出拒绝大水电项目CER的决定,是一个很强的市场信号,在政策落地之前需要进入大水电CDM开发的公司应该尽快做决定。”在黎东看来,大水电项目也并不是完全没有出路,可以转到日本以及澳大利亚等市场寻找交易机会和卖家,而从公司的决策来说,大水电CDM不应该成为未来的主要方向,CDM买家也应该从战略上进行相应调整,更加关注小水电或是可再生能源的项目。
据了解,黎东所在的英国爱斯凯有限公司已经开始在农业如沼气、以及林业如荒地再造林等领域寻找项目机会。
对此郭军也提醒,从风电到水电的遭遇来看,EB现在有大开杀戒的意思,所以现在开发这类项目的时候,开发商本身应该用更加严格的硬性标准对项目进行筛选,同时政府和行业协会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来帮助这些项目渡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