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U451
【DOI】:CNKI:CDMD:2.2008.08598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目录8-10
- 第1章 前言10-21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10-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8
- 1.2.1 隧道围岩稳定性研究现状12-15
- 1.2.2 隧道支护理论的发展15-16
- 1.2.3 岩体结构研究现状16-18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18-21
- 1.3.1 研究内容18-19
- 1.3.2 研究思路19
- 1.3.3 技术路线19-21
- 第2章 龙瀑隧道工程地质概况21-30
- 2.1 隧址地质背景21-22
- 2.2 气象水文22
- 2.2.1 气象22
- 2.2.2 水文22
- 2.3 地形地貌22-23
- 2.4 地层岩性23-24
- 2.5 地质构造24
- 2.6 风化卸荷24-25
- 2.7 水文地质条件25
- 2.8 地震25-30
- 第3章 隧道岩体结构特征与变形机制研究30-43
- 3.1 概述30-32
- 3.1.1 龙瀑隧道开挖体型30-31
- 3.1.2 隧道开挖施工进度31-32
- 3.2 岩体结构特征研究32-35
- 3.3 隧道围岩分级35-37
- 3.3.1 初步分级35-36
- 3.3.2 详细定级36-37
- 3.3.3 综合评判37
- 3.4 隧道围岩变形破坏迹象及特征分析37-38
- 3.5 隧道围岩变形因素分析38
- 3.6 隧道围岩变形失稳模式研究38-40
- 3.7 坡体稳定性分析40-42
- 3.7.1 参数反演40-41
- 3.7.2 块体稳定性计算41-42
- 3.8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评价与建议42
- 3.9 本章小结42-43
- 第4章 隧道变形监测及成果分析43-70
- 4.1 监控意义及预期目标43-45
- 4.1.1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及预期目标43
- 4.1.2 信息化反馈分析43-45
- 4.2 量测的布置45-50
- 4.2.1 项目选择45-46
- 4.2.2 量测断面的布置46-50
- 4.2.3 数据采集50
- 4.3 监控量测分析方法50-51
- 4.4 监测成果分析51-68
- 4.4.1 坡体深部位移51-59
- 4.4.2 地表沉降59-62
- 4.4.3 开挖进尺与坡体位移关系研究62-68
- 4.5 本章小节68-70
- 第5章 隧道围岩—支护结构相互作用及数值方法70-78
- 5.1 隧道围岩—支护结构相互作用原理70-72
- 5.2 通透肋式拱梁隧道衬砌荷载的计算方法72-74
- 5.3 隧道施工过程的有限元模拟概述74-78
- 5.3.1 隧道开挖卸荷的基本思想74-75
- 5.3.2 隧道施工过程的模拟75-78
- 第6章 隧道围岩—支护体系相互作用数值模拟分析78-100
- 6.1 隧道模型建立及参数的确定78-83
- 6.1.1 基本假定78
- 6.1.2 地质概化模型78-79
- 6.1.3 参数选取79-82
- 6.1.4 追踪点的布设82-83
- 6.2 均质岩土体条件下的围岩变形性状及力学特征分析83-87
- 6.2.1 隧道开挖后围岩变形分布特征分析84-85
- 6.2.2 隧道开挖后围岩受力分布特征分析85-86
- 6.2.3 小节86-87
- 6.3 地应力释放率对围岩-支护体系的影响87-94
- 6.3.1 地应力释放率对位移分布的影响87-93
- 6.3.2 地应力释放率对应力分布的影响93-94
- 6.4 隧道围岩—支护相互作用变形性状及力学特征分析94-99
- 6.4.1 隧道开挖后无支护状态下围岩变形性状及力学特征分析94-96
- 6.4.2 隧道开挖支护状态下围岩变形性状及力学特征分析96-98
- 6.4.3 隧道开挖支护状态下支护结构力学特征分析98-99
- 6.5 本章小节99-100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100-102
- 7.1 结论100-101
- 7.2 后续工作展望101-102
- 致谢102-103
- 参考文献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