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培训技术支援
□提升素质树立形象
根据监测队伍“一条龙”的要求,总站将2010年的环境监测工作会议精神,特别是李克强副总理视察总站重要讲话以及环境保护部领导近期关于监测工作的重要指示,以学习简报、工作动态的形式向地方监测站印发,带动全系统学习贯彻,使全系统干部职工树立了转型发展、技术立站的思想。
作为全国环境监测系统的培训中心,总站担负着监测新技术、新方法、新仪器的培训任务。为巩固扩大培训效果,总站每年组织举办包括大气、水、近岸海域、综合分析等方面近40期各类技术培训班,培训3000余人(次)。为强化培训效果,总站还采取实际操练方式,手把手的进行培训。比如把培训人员拉到昆山温室气体监测站、空气背景站进行现场培训,受到了地方站广泛欢迎。
各省级站还结合省情、站情,组织各地市监测站开展技术人员培训。另外,总站组织了山西、黑龙江、福建等省(区、市)站共9名技术骨干,进行了第二批技术援藏,极大提升了西藏监测技术水平,受到了环境保护部和当地政府的高度肯定。浙江省站与宁夏回族自治区站形成了一对一技术支援关系,为提升西部监测站技术水平做出了积极探索。
这些形式多样的技术培训,达到了规范监测行为、提升队伍素质、树立良好形象的目的,巩固扩大了行风建设成效。
■开展环境应急监测
□锤炼队伍过硬作风
各地监测站将作风建设作为行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以环境应急监测和重大活动环境质量保障为战场,努力锤炼监测队伍过硬作风。
吉林省监测站2010年以来执行应急监测任务6起,特别是在“7·28”化学原料桶冲入松花江事件中,广大监测人员紧急备战,科学应对,为政府决策和稳定人心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国务院的高度赞许。
青海省站在玉树抗震救灾应急监测中,组织9批次46名应急监测人员奔赴海拔4000多米的生命禁区,在灾区展开生命大营救和应急监测,模范践行了中国环保精神,被评为全国玉树抗震救灾先进单位。
大连市站在“7·16”原油泄漏事件应急监测中,党员干部一马当先,冲锋在前,出具监测数据7000多个,上报“每日监测概述”和“监测工作动态”17期。
江西省站面对抚州市唱凯堤决口,第一时间上报了《江西省汛期水质应急监测简报》,为地方政府和环保部门做出环境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甘肃省站在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的应急监测中,迅速行动,连续作战,第一时间展开应急监测,为保障灾区饮用水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
上海市站围绕“绿色世博”、“低碳世博”,共组织5批次约100人次党员参与为期5个月的“世博平安志愿者服务”活动,为保障世博环境安全做出重要贡献。
通过执行应急监测和重大活动环境质量保障任务,整个环境监测队伍经受了考验,彰显了昂扬的精神状态和过硬作风。
■数据执行三审制度
□监测项目防范腐败
数据是监测工作的核心,是环境管理的重要依据。在数据考核企业污染排放、考核地方政府减排任务、考核城市创模、仲裁环境纠纷等方面,数据具有重要的考核和审判依据价值,具有很强的话语权。
山西省为完善全省环境监测网络机制,开展“质量管理大行动”,制定了《监测工作流程》。辽宁省站为规范跨界河流数据制定了《辽宁省跨行政区域河流出市断面水质目标考核及补偿办法》,解决了上下游城市数据可比性差的问题。合肥市站狠抓制度建设,建立完善了《数据审核规定》、《质量处罚条例》等5项制度。目前,系统上下成立了专门的质量管理室,所有数据都执行“三审制度”,为防治数据腐败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防范监测项目腐败是行风建设的重点也是难点。围绕能力建设项目风险点,系统上下按照惩防并举、关口前移的原则,严格执行招投标法,规定50万以上项目必须优先选择公开招标,不能公开招标的项目必须进行网上竞价和竞争性谈判,并邀请纪检人员、法律顾问进行监督,确保项目公开、公正、公平运行。
在课题经费管理方面,辽宁省站制定了《科研课题经费使用管理规定》,对经费使用预算、物品采购、资金决算等环节做出了明确规定和责任分工,遏制了腐败问题滋生的苗头。在政府采购方面,内蒙古自治区站制定了《“三人行”采购制度》,要求技术部门提技术方案,采购人员负责网上订购,纪检人员实施监督检查;湖北省站制定了《政府采购月采购清单》,并每月集中检查一次,有效杜绝了“临时性物品经常采购,常用性物品临时采购”等问题的发生。这些措施保证了项目廉政监管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