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4.3 监测仪器安装埋设施工方法
按招标文件技术条款规定的内容和时限,根据施工图纸和生产厂家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仪器设备的安装和埋设。提交监测仪器设备安装和埋设措施计划、仪器设备埋设布置图和保护措施报送监理人审批。
在监理人的主持下协调好监测仪器设备安装、埋设与建筑物施工的相互干扰,并将监测仪器设备的埋设计划列入建筑物施工的进度计划中,以便及时提供监测仪器设备安装和埋设所必需的工作面及工作时间。
所有仪器和设备应进行检验,并经监理人批准后方可进行安装和埋设。严格按批准的安装和埋设措施及厂家使用说明书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仪器设备的安装和埋设。如运输、保管、安装过程中不慎造成任何监测仪器设备的损坏,及时修复或更换,造成仪器移位应立即校正,直至监理人认可,并作好详细记录。
监测仪器设备安装和埋设以及有关的所有工作在事先通知监理工程师的情况下进行。
仪器电缆敷设应根据现场情况尽可能减少接头,拼接和联接应按设计和规程规范要求进行。从仪器设备安装和埋设地到观测站之间的水工五芯电缆埋设的走向和电缆沟、电缆保护管的布置应根据施工图纸和监理人的指示进行。仪器设备及电缆在安装和埋设之后应进行检查和校正,并提交现场校准签证单。经监理人检查验收后应立即测读初始值。
施工期间,施工单位应在所有仪器的电缆上,用电缆打字机打上或采用其它方式标识耐久的、防水的标签,以保证识别不同仪器所使用的电缆和仪器的编号。
在施工过程中,所有仪器设备(包括电缆)和设施应予保护,监理人要求保护的部位应提供保护罩、标志和路障。所有未完成的管道和套管的开口端应加盖,管道和套管应保证没有异物进入。
施工单位应根据施工图纸要求和监理人的指示对观测站安装避雷针等设施。经监理人批准用于本合同所有仪器和设备在第一次使用前应进行检验和校正,现场观测的测读仪表在使用过程中应按有关要求进行定期标定,确保仪表在有效期内使用。
3.7.4.4主要观测仪器的安装埋设
因施工部位距离坝区较远,土方开挖以人工开挖为主。考虑到土方开挖中坑内人员的人身安全,土方开挖应以漏斗形开挖为宜,为防止开挖过程中发生土方坍塌事故,开挖漏斗的坡度宜大于45°。土方开挖剖面示意图如下所示:
(2)石方开挖
基岩部位的开挖方量较小,考虑到施工成本问题,石方开挖采用人工开挖。采用柴油空气压缩机(动力)带动手动风镐的方式进行开凿。待石方开挖完毕后,请监理到场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
(3)钢筋制作和安装
按照图纸中的尺寸和实际的土石方开挖深度,采用钢筋切断机对钢筋进行切割,并对切割好的钢筋进行折弯和焊接。将制作好的钢筋运输至相应位置,使用电锤在建基面凿出四根立筋的插筋孔,将立筋置入。然后依次将箍筋装配其上并进行捆扎。由监理到场进行钢筋验收。
(4)混凝土浇筑和土方回填
拌制好的混凝土须使用车辆和人工运至施工部位。为了方便对观测墩进行浇筑,浇筑采用分层方式进行,共分以下5步:
①基础部分浇筑。基础开挖完成后,会同业主、监理、测量、地质对开挖面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按照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基础部分混凝土的模板安装和浇筑。
②覆盖层柱体浇筑。待基础部分混凝土终凝后,在基础混凝部分上进行覆盖层柱体的立模和混凝土浇筑。
③土方回填。待覆盖层柱体混凝土终凝后,对其周围进行土方回填、夯实,回填至原地面高度。
④观测墩台浇筑。待土方回填夯实完毕后,即可进行观测平台的模板、沥青板安装和混凝土浇筑。
⑤位移观测墩墩头部分浇筑。待站立平台浇筑完毕后,即可进行位移观测墩墩头部分的立模和混凝土浇筑。
2、强制对中盘、水准标点安装
在观测墩台混凝土初凝之前,完成水准标点的安装。在墩头混凝土初凝之前,完成强制对中盘的安装。水准标点和强制对中盘的安装技术要求应符合规范和设计图纸中相应的要求。
3、钢筋计
本工程选用与钢筋等直径的差动电阻钢筋应力计,应力测量范围:拉200Mpa,压100 Mpa。钢筋计是焊接在与其直径相同的钢筋上。钢筋计与受力钢筋焊在同一轴线上,焊接强度不低于原钢筋强度。焊接工作事先在“对焊机”上进行,然后运送至现场绑扎至钢筋网上。焊接时仪器内部温度不超过70℃。焊接完成后检验仪器工作状态,确信正常后按规定和要求牵引、绑扎电缆,埋设时避免在仪器埋设位置直接下料,以防仪器损坏。连接方法见下图。
钢筋计埋设示意图
4、水工五芯电缆连接
橡胶电缆的连接采用硫化接头方式,具体要求如下:
(1)根据设计和现场情况准备仪器的加长电缆。
(2)按照规范的要求剥制电缆头,去除芯线铜丝氧化物。
(3)连接时应保持各芯线长度一致,并使各芯线接头错开,采用锡和松香焊接。
(4)芯线搭接部位用黄蜡绸、电工绝缘胶布和橡胶带包裹,电缆外套与橡胶带连接处应锉毛并涂补胎胶水,外层用橡胶带包扎,外径比硫化器钢模槽大2mm。
(5)接头硫化时必须严格控制温度,硫化器预热至100℃后放入接头,升温到155℃~160℃,保持5分钟后,关闭电源,自然冷却到80℃后脱模。
(6)将1.5个大气压的空气通入电缆,历时15分钟接头应不漏气,在1.0Mpa压力水中的绝缘电阻应大于等于50MΩ。
(7)接头硫化前后应测量、记录电缆芯线电阻、仪器电阻比和电阻。
(8)电缆测量端芯线应进行搪锡,并用石蜡封。
3.7.5巡查检查及检测仪器的保护
3.7.5.1 巡视检查
1、日常巡视检查。
应根据箱涵的实际情况制定日常巡视检查的程序。巡视人员应按巡视检查程序作例行检查,发现异常迹象,及时上报监理人。
日常巡视检查的次数:在施工期,宜每周一次;汛期应增加巡视检查次数,每天至少应巡视检查一次。
2、年度巡视检查。
在每年汛前、汛后及高水位、低气温时,应按规定的检查项目,对大坝进行较为全面的巡视检查(在汛前可结合防汛检查进行).年度巡视检查,每年应进行2~3次。
3、讯期巡视检查。
汛期要加强日常巡视检查的次数,每天至少应巡视检查一次。要加强通讯及防汛设施的准备,任何人不得随意调用防汛设施。
4、特殊情况下的巡视检查。
若遇到特殊情况,如大暴雨、大洪水、汛期、地下水位长期持续较高、强地震、结构受力状况发生明显变化以及建筑物出现异常等情况,承包人应进行特别巡视检查。
3.7.5.2 检测仪器的保护
1、仪器编号
每支仪器连接好电缆后应立即编号,编号应使用经过批准的编码系统,仪器编号应能区别各种仪器设备、电缆、监测断面、控制坐标等,每支仪器须建立档案卡,并将仪器资料按发包人规定的格式录入仪器档案库中。在所有仪器的电缆上,用电缆打字机打上至少3个耐久的、防水的、间距为10m的标签,以保证识别不同仪器所使用的电缆。
2、施工现场看护
考虑到垂直水平位移观测墩施工处于野外环境,为防止位移观测墩在终凝前被破坏(水准标点、强制对中盘等金属材料设备失窃),各阶段混凝土终凝前均需派专人对其全程进行看护。
3、油漆喷涂和保护罩的安装
按设计图纸要求在位移观测墩表面涂刷白色磁漆,并喷涂观测墩编号及警示保护字样。依据设计图纸要求加工墩头保护罩,观测墩施工安装完成后,将加工好的成品保护罩安装在墩头位置。
4、电缆走线保护
从设计阶段到施工阶段均重视电缆的走线保护工作。
(1)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电缆的走线,做好电缆走线图。
(2)连接电缆在敷设时必须留有余度,并禁止相互交绕。敷设余度依据敷设的介质材料、位置、高程而定,一般约为敷设长度的5%~10%。
(3)观测仪器至监测站的电缆尽可能少用接头。在电缆接头处涂环氧树脂或侵入蜡,以防潮气渗入。
(4)应严格防止各种油类玷污腐蚀电缆,经常保持电缆的干燥和清洁。
(5)电缆在牵引过程中,要严防开挖爆破、施工机械损坏电缆,以及焊接时焊渣烧坏电缆。
(6)沿电缆牵引线路挖槽形成电缆沟,电缆应埋设于电缆沟中,并穿管保护,保护管采用PVC管,周围回填石渣。
(7)电缆一时不能引入观测站时,要设临时测站,可采用预埋电缆储藏箱作为临时测站。
(8)电缆跨施工缝或结构缝时,应留有足够的长度,并采用穿管过缝的保护措施,防止由于缝面张开而拉断电缆。
(9)在电缆走线的线路上,应设置警告标志。尤其是暗埋线时,应对准确的暗线位置和范围设置明显的标志。设专人对观测电缆进行日常维护。
(10)在电缆敷设过程中,要保护好电缆头和编号标志,应随时监测电缆和仪器的状态及绝缘情况,并记录和说明。
(11)埋设的电缆应作好记录和布线图。
3.7.6 施工期观测及观测资料的整编
3.7.6.1 施工期观测
施工期观测包括巡视检查和仪器观测,巡视检查和仪器观测的频次按设计或《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DL/T5178-2003)执行。巡视检查依靠目视、耳听、手摸并辅以简单工具进行。观测仪器埋设安装后,及时进行观测取得初始读数,即确定观测基准。测读时,应认真仔细,以确保观测系统相应的最高精度和观测资料的可靠性。在开始测一组新读数之前,应对观测仪表进行校核,以确保其良好的功能。
3.7.6.2 观测资料的整编
每次巡视检查和仪器观测后都要做好记录,并对原始数据加以检查和整理,并应及时作出初步分析,绘制测值变化过程线,编制监测报告。观测报表、监测报告及时报送监理单位和有关单位。在监测中发现不正常和确认的异常,应立即向主管人员报告。
3.7.7质量检查和验收
质量检查实行过程控制和竣工验收,对观测仪器设备的采购、安装和埋设各环节进行质量检查验收。每次观测仪器设备安装埋设完毕后,会同监理单位立即对仪器设备的安装埋设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经检查确认其质量合格后,再继续进行施工,在交付验收前,向监理提交以下资料:
(1)仪器设备编号和仪器设备说明书;
(2)仪器的率定和检验记录;
(3)仪器安装埋设施工记录;
(4)仪器设备安装埋设完工图;
(5)隐蔽部位的验收记录;
(6)施工期的观测原始资料以及观测成果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