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开发“复活”已成定局,但移民、生态、地质等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问题,依然是其难以绕开的几道坎
怒江水电开发箭在弦上。1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称,我国在“十二五”将积极发展水电,怒江水电基地建设赫然在列,其中重点开工建设怒江松塔水电站,深入论证、有序启动怒江干流六库、马吉、亚碧罗、赛格等项目。
此次规划的明确,意味着怒江水电开发的重启。此前,因是否会破坏“原生态环境”等争论,怒江水电开发进度已延宕近十年,怒江亦被外界称为中国乃至世界水利开发主要受阻于环保因素的一个罕见案例。
近5年内,云南已“三答怒江开发问题”。2009年、2011年、2012年两会期间,都有云南省高层公开表示,怒江水电开发必须处理好流域、生态环境、当地民众等问题;“怒江水电开发现在没动,一个项目都没动”。
今年1月27日,怒江州委书记段跃庆更是在云南省“两会”上疾呼,希望在省级层面加大统筹协调力度、整合资源,推进怒江干流开发。
据知情者透露,怒江当地政府每年都会组队到北京游说,获取国家有关部门对怒江水电站开发的支持。而近两年来,每年都和怒江水电开发主体—云南华电怒江开发有限公司多次召开怒江干流水电开发前期工作推进座谈会。
如今,怒江开发“复活”已成定局,但移民、生态、地质等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问题,依然是其难以绕开的几道坎。可以预见的是,有关怒江水电发展与保护的争论仍会继续。
因争论而搁浅
发源于西藏高原唐古拉山的怒江,流经西藏、云南,进入缅甸,最后汇入印度洋。它在中国境内全长2018公里。这条有东方大峡谷之称的河流,是联合国确认的世界文化遗产,也是我国仅有的两条没有修建大型水坝的河流之一(另一条是雅鲁藏布江)。
然而,怒江的平静,在十年前开始被打破。2003年8月,国家发改委主持评审通过了由云南省完成的《怒江中下游水电规划报告》。该报告规划以松塔和马吉为龙头水库,丙中洛、鹿马登、福贡、碧江、亚碧罗、泸水、六库、石头寨、赛格、岩桑树和光坡等梯级组成的“两库十三级”开发方案,全梯级总装机容量可达2132万千瓦,比三峡大坝的装机容量还要多300万千瓦。
该规划报告一出,就遭到强烈反对。参加会议的原环保总局代表不予签字,他们认为,怒江是除雅鲁藏布江外唯一相对完整的生态江河,建议作为一个原生环境的对照点和参照系予以保留,不予开发。
紧接着是年9月3日,原国家环保总局主持召开座谈会,列举出多种反对怒江建坝理由:“三江并流”于2003年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在该地区进行水电开发和梯级电站建设与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的宗旨不相符;怒江峡谷景观壮美,对有可能破坏怒江峡谷景观生态自然性与完整性的开发建设活动要慎重决策;当地物种与文化传统需要维护。
绿家园、自然之友等环保组织亦开展一系列宣讲活动,强调三江并流地区面积不到国土面积的0.4%,却拥有全国25%以上的高等植物和动物,有77种国家级保护动物,是世界级的物种基因库。
是年9月29日,云南省环保局召开研讨会,对以上质疑进行回应:怒江水电开发对植物物种影响较小、不存在对原生植被的影响;怒江水电开发不会导致陆生脊椎动物物种灭绝,而水域面积增大,会为水域栖息种类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三江并流怒江片区的核心区域在海拔2500米以上,但怒江水电开发规划最高程为1570米,因此不会对其产生大的影响。
针对环保人士“保存中国最后一条自然流淌河流”的主张,云南省官方给出解释:因怒江干流上游已于上世纪90年代建成两座水电站大坝,怒江已经不再是自然流淌的河流。
2004年2月,从怒江丙中洛到贡山的路上,绿家园负责人汪永晨接到北京志愿者的一个电话,然后掩面大哭—原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国家发改委报送的《怒江中下游流域水电规划报告》上批示:“对这类引起社会高度关注,且有环保方面不同意见的大型水电工程,应慎重研究、科学决策。”
怒江水电开发被搁置。
地质问题的交锋
然而,数年来,有关怒江水电开发的争论一直不断。在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怒江建水电站的争议”甚至成为申论的重要试题。
2011年2月,四位地质界专家以联名信方式上书国务院领导,从地质研究的角度反对怒江水电开发,再次引发公众关注。
四位专家是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徐道一,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研究员孙文鹏,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朱铭,中国地质大学教授李东旭。他们在联名信上直陈,“怒江处于活动断裂带、地震频发,身处泥石流重灾区,却多暴雨”,“在地震、地质上有特殊的高风险,不应建设大型水电站”。
这封联名信将怒江水电开发讨论,首次从以往的生态问题延续到了地质问题上。随后发生的日本大地震,让中央高层十分重视这些老专家的意见。环保NGO“云南大众流域”负责人于晓刚向时代周报透露,温家宝总理要求有关部门深入研究、论证怒江的地质与地震风险。
针对怒江水电站的地震风险,2011年3月6日,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中国大坝委员会组织召开了研讨会,发出了另一种地质意见。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徐锡伟表示,“水电站坝址若处于断裂带上,一旦地震,的确无坚不摧。但实际操作中,只要不让坝址区跨断层、提高设防烈度,水电开发依然是安全的。”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会同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通过研究认为:怒江中下游流域历史上地震少、震级小;就西南地区复杂的地震环境而言,怒江流域(中下游)仍属区域构造相对稳定的地区。
地震专家虢顺民在怒江区域工作多年,在云南西部做过一二十个水电站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并参与怒江水电开发安评工作。他表示,怒江断裂带并不都在怒江上,而规划中的全部电站大坝都避开了怒江断裂带。
另一位老地震专家蒋溥也同意虢顺民的判断:“从目前我们所掌握的资料看,怒江并不存在和汶川地震、龙门山断裂那种环境。”
前述四位老专家在联名信中提出,怒江水电开发的危险还存在于泥石流灾害,“怒江地区是潜在灾害组合类型及致灾危险性大的地区”。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对此回应,怒江地区山高水急,河水长期冲击河谷,造成河床不断下切,导致周围的岸坡不断地坍塌变形。但水电工程修建之后,将把江水切割岸坡的能量利用起来发电,减少江水对河谷的急速深切,使河流发育趋于缓慢、稳定,最终会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