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溢洪道进水渠设计规定?
【解答】进水渠的布置应遵循下列原则:
1、选择有利的地形,地质条件。
2、在选择轴线方向时,应使进水顺畅。
3、进水渠较长时,宜在控制段之前设置渐变段,其长度视流速等条件确定,不宜小于2倍堰前水深。
4、渠道需转弯时,轴线的转弯半径不宜小于4倍渠底宽度,弯道至控制堰(闸)之间宜有长度不小于2倍堰上水头的直线段。
进水渠进口布置应因地制宜,使水流平顺入渠,体型宜简单。
当进口布置在坝肩时,靠坝一侧应设置顺应水流的曲面导水墙,靠山一侧可开挖或衬护成规则曲面。
当进口布置在垭口面临水库时,宜布置成对称或基本对称的喇叭口型式。
进水渠底宽顺水流方向收缩时,进水渠首,末端底宽之比宜在1.5~3之间,在与控制段连接处应与溢流前缘等宽。底板宜为平底或不大的反坡。
基岩上的进水渠渠底可不衬护。当水头损失较大或不满足不冲流速要求时,是否衬护,应通过经济比较确定。
当岩性差时,应进行衬护。
进水渠的直立式导墙的平面弧线曲率半径不宜小于2倍渠道底宽。导墙顺水流方向的长度宜大于堰前水深的2倍,导墙墙顶高程应高于泄洪时最高库水位。
紧靠土石坝坝体的进水渠,其导墙长度以挡住大坝坡脚为下限。距控制段2倍堰前水深距离以内的导墙,其墙顶应高出泄洪时最高库水位;2倍堰前水深长度以远的导墙,可设置为下潜式,其墙顶应超出坝面适当高度。
以上内容均根据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