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基坑降水、地面排水工程施工方案?
【解答】①现有场地围墙至截水沟之间的地面采用C15砼封闭,厚100mm,砼面设5%的排水坡度,坡向截水沟(截水沟顶盖成品树脂复合雨篦子)。
②按设计施工图放出基坑顶周边截水沟边线,并按图纸所示做法施工截水沟。截水沟纵坡0.3%,排至三级沉淀池,经沉淀后排入市政管网。
截水沟及地表封闭在护壁桩施工完成后进行,以避免施工护壁桩的时候产生损坏。截水沟及地表封闭可随护壁桩的施工进度进行。
③基坑开挖至泥岩层后,沿基坑边修筑排水沟、集水井,采用明排的方式降水。
④降水施工工艺流程
测放井位 核对地上、地下管网及建(构)筑物 钻机就位 安装钢护筒
泥浆护壁冲击成孔 清孔 下井管 填砾及封井 洗井 安装抽水设备及抽排水系统 单井抽水试验 降水井验收 正式降水 降水监测与维护
符合降水停止条件后结束降水
⑤降水工程主要施工方法
a管井施工工艺
管井施工方法同供水管井,根据地层条件选用CZ-22型冲击钻孔机泥浆护壁冲击成孔的方式成孔,成孔直径应达到600mm以上;
钻探施工达到设计深度,宜多钻0.3~0.5m,用大泵量冲洗泥浆,减少沉淀,并应立即下管,0~10m为井壁管4根,10~20m为缠丝滤水管4根,20~22.5m为沉砂管1根(井管均为外径360mm、内径300mm的预制钢筋砼管,每根长2.5m)。井管的强度应符合规范要求,无破裂处;接头处应对正不留孔隙;滤管包网采用150目尼龙滤网(包两层),包网应彻底,以防出水含砂量超标。
下管后应注入清水,稀释泥浆比重接近1.05后,投入滤料。滤料应分层填筑,12.5~22.5m填4~6mm砾石,1.5~12.5m填4~8mm砾石,上部1.5m用粘土封井。填灌量不少于计算量的95%;
降水管井在完成钻探后集中洗井,用活塞结合空压机洗井(洗井的时间应按含砂量小于万分之一确定);
完成管井施工洗井后,应进行单井试验性抽水;
施工时做好钻探施工描述记录。
b抽水设备及抽排水系统安装
抽水设备采用扬程为50m、泵量不小于30m3/h的深井潜水泵;
抽排水管道采用DN100钢管(均采用法兰连接),场地设8个沉砂池(沉砂池位置应靠近市政雨水管网,根据现场情况确定具体位置;沉砂池采用钢制成型沉砂池,尺寸大小详见设计施工图)。降水井抽水按每泵排管,并沿地面排管集中至沉砂池,经沉砂池沉淀后排至市政雨水管网;
为保证基坑支护结构安全,沉砂池及排水管道应注意防渗漏。
c施工程序
施工现场应落实通水、通电、通路和平整场地,并应满足设备、设施就位和进出场条件。
按“降水工程施工纲要”组织施工顺序。组织施工队伍,筹措施工设备,选择管材,明确成井工艺。
当施工过程中遇到降水设计与现场情况不符时,应进行现场调查分析,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修改降水设计方案。在设计人员同意下由施工人员实施。
每个降水井、孔、排水设施竣工后,均应单独进行调试合格,方可进行降水检验。
全部降水井、孔、排水设施经过降水检验后,尚应作好降水监测与维护。
d验收规定
管井竣工后,应按国家现行的《供水管井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验收。
降水施工过程中改变降水设计方案,应具有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的洽商处理意见书,必要时尚应具有审批手续。
全部降水运行时,抽排水的含砂量应小于1/2万。
全部降水井、排水设施的降水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在基坑中心、最远边侧、井间分水岭和基坑底任意部位,实际降水深度应等于或深于设计预测的降水深度,并应稳定24小时。
e降水监测
本工程场地四周各选定一口井作为降水监测点。
降水监测与维护期应对各降水井的水位、水量进行同步监测。
降水井的水位、水量的监测应符合下列要求:降水检验前,应统测一次自然水位;抽水开始后,在水位未达到设计降水深度以前,每天观测三次水位、水量;当水位已达到设计降水深度,且趋于稳定时,可每天观测一次;在受地表水体补给影响或雨季时,观测次数宜每天2~3次;水位、水量观测精度要求应符合:出水量的观测误差应小于5%;水位降深值的观测允许误差为±5mm;对水位、水量监测记录应及时整理,绘制水量Q与时间t和水位降深值S与时间t过程曲线图,分析水位水量下降趋势,预测设计降水深度要求所需时间;根据水位、水量观测记录,查明降水过程中的不正常状况及其产生的原因,及时提出调整补充措施,确保达到降水深度。
f降水维护
降水期间应对抽水设备和运行状况进行维护检查,每天检查不应少于3次,并应观测记录水泵的工作压力、电动机、水泵温度,电流、电压、出水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使抽水设备始终处在正常运行状态;抽水设备应进行定期保养,降水期间不得随意停抽;注意保护井口,防止杂物掉入井内,经常检查排水管、沟,防止渗漏;在更换水泵时,应测量井深,掌握水泵安装的合理深度,防止埋泵;发现基坑出水、涌砂,应立即查明原因,组织处理;当发生停电时,应及时更新电源,保持正常降水;降水监测与维护期,宜待基坑中的基础结构高出降水前静水位高度即结束。
以上内容均根据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