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
返回首页

流溪河拱坝自动化监测系统初步设想

时间:2012-04-28 16:50来源:北极星电力网技术频道 作者:监测人 点击:
流溪河拱坝已安全运行了48年,随着坝龄的增加,其安全状况是愈来愈复杂;现有的监测点太少,监测手段落后;为了加强对这座老坝的监测力度,对其实行监测自动化是必要的。
  

[摘 要] 沈溪河发电站于1956年建成,至今已安全运行了48年,目前大坝的监测手段是人工观测,监测数据也基本是人工整理。如今这种管理大坝的手段很落后,有必要实行大坝监测自动化。故主要针对大坝目前的监测项目和情况,对大坝实行监测自动化的设想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 大坝 监测项目 监测自动化

1 概 述

流溪河枢纽工程于1958年6月20日下闸断流蓄水,水库控制流域面积为539km2,它是以发电为主、兼顾防洪和灌溉等综合利用的枢纽工程。大坝是圆弧形单拱坝,坝顶高程240.0m,坝顶宽2.0m,坝顶长255.5m,最大坝高78m。水库东北面有一均质土坝,坝顶高程241.7m,坝长220m,坝顶宽度4.0m,坝基宽度210m。土坝现两侧挡水。另一侧有1975年6月建成的黄龙带水库。

2 大坝目前的监测项目和监测系统布置情况

2.1 拱坝的监测项目

1)视准线监测;

2)大地四边形平面控制网;

3)垂线监测;

4)接缝开合度监测;

5)裂缝监测;

6)沉陷监测。

2.2 拱坝监测系统的布置情况

2.2.1 视准线监测

视准线监测有新老系统。视准线老系统观测点设于右岸山坡260m高程的观测房内,视点设于左岸山坡上,拱冠位移点设于12坝块坝顶地面上。从1958年6月20日水库蓄水开始观测拱冠点,1963年起增加的观测点在坝左(9坝块)、坝右(17坝块)的2个1/4拱的位移点上,3个位移点在同一观测墩上,3条视线构成辐射型。1985年为监测老视准线系统的稳定性和提高视准线观测精度,在拱冠和坝左、右1/4拱的位置增设2条平行的视准线(拱冠为A线;坝左、右1/4拱的2点构成B线),3个观测位移墩构建在离坝面1.2m左右,观测点设于坝左岸,后视点设于坝右岸的岩基上。1985~1988年采用遥测坐标仪观测,因设备不稳定而放弃,现采用人工T3光学经纬仪施测。

2.2.2 拱坝大地四边形平面控制网

为了校核视准线新系统的2个工作端点A1、A3的稳定性,于1985年建立1个四边形A1A3DC网。考虑到该大地四边形的校核点D、C距坝址才120m多,可能处于变形区内,又于1995年8月在D、C点下游侧100m多的一处大体积基岩上增设E、F两点,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大地四边形平面控制网。

2.2.3 垂线监测

拱冠240m高程倒垂线始测于1974年,锚点高程为171.0m,测点高程241.2m,垂线全长70.2m,线径0.8mm,浮力20kg。该垂线在同一观测井内打另一倒垂线(180m倒垂)时曾停测半年多,后将倒垂线进行更换,在锚点不便的情况下,将垂线直径更换为1.2mm,且改用恒定浮力35kg。

拱冠180m高程倒垂线是拱冠基础倒垂,在1997年设置,同时取消了拱冠225m高程的正垂线。倒垂孔深入基岩30m余,有效孔径为115mm;倒垂锚固点高程为131.5m,悬挂为182.0m,垂线全长50.5m,线径为1.2mm,浮力采用45kg。

1988年为监测拱坝坝肩的稳定,在坝的204m高程的左、右岸分别各打1个倒垂孔,孔深43~47m,深入基岩38~42m。有效孔径≥90mm,线径1.2mm,浮力采用恒定式35kg。

2.2.4 接缝开合度监测

在拱坝观测廊道内的上下游结构缝上,各设1对测缝计,观测缝宽的变化。1959~1972年用百分表观测,1973年以后用铜头标点千分卡尺测量,全坝共测12条结构缝,共34个测点。

2.2.5 裂缝监测

在拱坝运行期间,曾于1961~1962年,1964~1965年和1989年对拱坝裂缝进行过3次较系统的检查,裂缝主要集中在坝下游面靠左岸附近,大部分是水平细缝,长度不大,对坝体的危害性不大。在1989年首次定检时,大坝现场检查发现坝下游面有较多的裂缝,尤其在185~225m高程之间,于是选择几条具有代表性的裂缝安装铜头标点,用千分卡尺测出裂缝的变化。1989年在9、10坝块的纵缝分别装设1对,观测其变化。1999年1月又在4~6坝块的横缝装设4对,2次共6条裂缝装设测缝设备。

2.2.6 沉陷监测

坝体沉陷从1969年开始观测,原一直用蔡司Ni004水准仪按照一、二等水准测量的标准进行测量,现改用(德国)蔡司电子水准仪测量。测点设于坝顶240m高程上,主要有坝左、坝中、坝右共3个铜头测桩点。所测水准点为BM4,在距坝左岸100m处,该点区与国家水准路线联网。1985年5月,拱冠点位置由坝面移至观测墩底部基座上,基准值发生变化;1986年2月基准值再次调整。

3 大坝实行监测自动化的初步设想

1)拱冠垂线系统完善及自动化监测

240m拱冠倒垂安装5台RZ-25型电容式双向垂线坐标仪,180m拱冠及204m拱冠安装3台RZ-25型电容式双向垂线坐标仪。

2)新增坝顶两岸倒垂及自动化监测

在坝顶左右岸各增加2根倒垂,用于控制拱坝肩位移及新视准线(B-B)的端点位移;安装2台RZ-25型电容式双向垂线坐标仪。

3)廊道结构缝监测设施完善并实现自动化监测

在廊道12条结构缝(6坝块~18坝块)上下游共计设置24个测点,安装电容式双向测缝计24个。另在廊道内设9个温度监测点,配合结构缝监测用。

4)补充坝体温度测点及水温测点并实施自动化

在下游面及廊道内设坝体温度测点12个,水库水温测点4个。

5)拱坝下游裂缝监测及实施自动化

对2条竖直缝及8条水平缝同步安装单向测缝计后并实施自动化观测。

6)其它

大坝现场实行网络及安全监控管理中心及安装1套适用的大坝监测数据分析系统。

4 大坝实现监测自动化将取得的预期效果

大坝实现监测自动化后,对各个观测点进行不间断的测量,并以一定的时间间隔把测量的数据打包发送到主机,生成用户所需要的表格和图形,用自带的分析软件进行定点和系统分析,根据环境情况,对测量数据进行一定的修正。这样一来,可以大大减轻观测人员的工作强度和工作量,人工观测周期可以由现在的每星期1次延长到1个月1次,而且观测数据有比较科学和系统的比较性。

实行观测自动化以后,对于已经连续运行了将近50年的老坝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可以全天候进行监测,这可以排除不利的观测环境和观测条件的影响,特别对大坝下游溢流面、廊道等地方的裂缝和水温能取得比较详尽的观测数据,这是人工测量所无法比拟的,因为人工观测这些地方,由于地势险要,为了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只能用望远镜进行目测,测量精度比较粗略和笼统,对大坝的安全分析不够科学合理。

实行观测自动化以后,对水库调度决策有较好的辅助作用,在汛期,为各级三防部门进行洪水调度提供一个科学的依据。

5 结 语

流溪河拱坝已安全运行了48年,随着坝龄的增加,其安全状况是愈来愈复杂;现有的监测点太少,监测手段落后;为了加强对这座老坝的监测力度,对其实行监测自动化是必要的。

杨秀玲(1976-),女,助理工程师,水工班班长,主要从事水库调度和大坝观测管理工作。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监测人 查看详细资料 发表文章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注册会员 注册时间:1970-01-01 08:01 最后登录:2023-04-07 19:04
推荐内容
精彩推荐
精彩推荐

关于本站|免责声明|广告服务|网站地图|网站搜索|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SS订阅

Copyright © 2008-2018 www.jianceren.cn All Rights Reserved
监测人 www.jianceren.cn 安全监测行业最大的门户网站
稿件联系E-mail: admin@jianceren.cn 广告联系:QQ:32334427[请详细说明来意] 电话:13687374912【非诚勿扰】
免责声明:所有论文及相关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或者来源于会员的共享,监测人网站只是一个资源共享和交流的非盈利平台。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批评与指出   湘ICP备14001333号-1

湘公网安备 430111020016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