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上午,记者在三峡坝区对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曹广晶进行了专访。在一个多小时的交流中,曹广晶对事关三峡大坝防洪的重要问题以及社会上的一些传言,做了详细解答。
蓄水初期曾有塌方滑坡
齐鲁晚报:之前有媒体报道,三峡大坝曾经尝试蓄水至175米,可是没有成功,这里面有怎样的内情?
曹广晶:三峡水库最终蓄水位为175米,能够全面发挥防洪、发电、通航、补水等综合效益。2008年之前,影响蓄水至175米的泥沙问题和移民问题都已经解决。
因此,三峡2008年开始启动175米试验性蓄水。蓄水初期,由于地质条件的变化、水位的增加,地下地质结构有一个小的适应过程。结果在175米蓄水过程中,上游有的地方出现塌方和滑坡现象。
2008年正好发生汶川大地震,社会上有传言地震与三峡大坝的修建有关。这是无稽之谈,但是老百姓有这方面的疑虑。国家综合考虑,认为175米蓄水的某些条件不具备。蓄到172.8米时,停止了继续抬高水位。
2009年,三峡大坝再次进行175米实验性蓄水。可是长江下游发生罕见旱情,特别是两湖地区,为了缓解下游旱情,三峡大坝加大下泄流量,结果也没有蓄到175米。
上网发帖为三峡释疑
齐鲁晚报:最近,网络上对于三峡大坝“万年一遇”、“千年一遇”、“百年一遇”及“不能完全依靠三峡工程”等防洪能力描述的不一进行了质疑,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曹广晶:我也注意到了网络上的这一个争论,我甚至曾经上网发帖子释疑。这是两个概念,一个是三峡大坝自身的设计标准、设计能力,一个是对下游的防洪能力、帮助下游防洪的能力和标准。
一是作为三峡大坝本身来讲,其防洪标准是按照千年一遇设防、万年一遇加10%校核。也就是说,三峡大坝遇到千年一遇的洪水,一直保持正常工作状态没有问题;遇到特别大的洪水的时候,如万年一遇还加10%的洪水,那么我们三峡大坝仍然是安全的,大坝自身是没有问题的。
二是保证下游防洪安全的防洪控制能力,就是帮助下游防洪的能力。遇到百年一遇洪水的时候,每秒83700立方米洪水发生的时候,三峡水库通过控制下泄流量,能够保证下游荆江河段沙市站水位不超过44.5m,能够保证江汉平原的荆江大堤不溃口。遇到千年一遇的洪水的时候,通过三峡水库调蓄和荆江分蓄洪区的运用,可以保证下游水位不超过保证水位和江汉平原地区的安全。
三是关于不要将所有的期望寄托在三峡身上这一说法,正确的理解应该是,防洪是一个体系。三峡工程是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中的关键性骨干工程。
长江防汛需通盘考虑
齐鲁晚报:网上有个说法,修了三峡后,保了武汉就会淹了重庆,您怎么看?
曹广晶:长江水患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防洪肯定是从全局考虑的,有些地方是主要要保的,有些地方是要作出一些牺牲的。三峡修了大坝之后,上游留出了库容来应对下游的洪水,从这点来讲就是牺牲上游局部小的利益来换取下游更大利益。
三峡水库涉及搬迁湖北、重庆库区移民120多万人。从国家决策来讲,这是一个全局性的考虑。做任何事情都有一个从全局出发和从局部出发这样一个权衡利弊综合考虑的问题。因为平原地区没法建坝,只有山区才能建坝。要是发生大的洪水,平原地区没法躲,一马平川淹下去那还得了!另外,修建三峡大坝,对上游都进行了搬迁补偿。
整个防汛全流域是一盘棋,是通盘考虑的,而三峡工程是其中一颗重要的棋子,是最关键的一颗棋子。
两次洪水考验发电机组
齐鲁晚报:经过今年两次大洪水的检验,你对三峡大坝又有怎样的认识?
曹广晶:这两次大洪水最终在蓄水水位上,低于早前的试验性蓄水水位。从实际上来说,两次洪水对三峡大坝从主结构本身不是检验。渗流、变形、渗压,这些项目三峡大坝根本没有问题。
不过,这两次洪水的到来真正的考验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发电机组满负荷运行的考验,现在所有的机组都开着,正在做一个连续运转168小时的考验,来检验它的各项性能。今天已经是第七天,发电机组没有出现任何故障。
再就是高水头下闸门的震动考验。原先170米高水位的时候,闸门是不开的。今天开了8个深孔,测一下闸门的震动。这次监测主要针对高水位下闸门震动、气室震动和流激振动进行。监测结果证实,三峡大坝的泄流能力是没有问题的。